「龐大國家機器中的腐敗教制度下的貪婪副產品裡的寄生蟲旁邊的小嘍囉!」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這段台詞,既諷刺又引人感慨
最好的學院不代表最好的教育方式,能背下一長串的定義法則
也不代表能夠理解這個事物在生活中的意義和真理。
《3 Idiots》用幽默的方式陳述了這樣的故事
電影片用Idiots來調侃這樣對生活充滿熱忱的傻子,事實上就是傻子才能過得開心又充實。
主角每一次在大庭廣眾下帶給名利至上的校長和同學一次次的玩笑和尷尬,都是一次次的指引
做你想做的事,對你目前做的事無所畏懼、充滿熱忱,這才是學習,才是生活;
簡單的一句話,卻是難以在生活中實現的過程。
來到澳洲之後看到這些留學生浪費著家裡的資源來"賺取"文憑,讓我感覺更加無奈;
所謂的高等教育這樣被踐踏,成為學店般的銷售貨品,令人失望又鄙夷
電影中的印度學生為了能爭取學位,必須承擔家裡的期望、父母的壓力,
傳統社會種性制度的殘留(學業成績排名),無法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取而代之的是被劃分為局外人的恐懼,或是爭取到排名後(自以為)的尊崇感。
其實,有智慧的人也會有足夠開放的心胸,去容納各種生活型態、價值觀,
如果一心覺得只有自己的原則才是正確的,死背條例卻無法運用在生活中,
那跟片中固執到逼學生跳樓的教授有什麼分別呢?
三個傻蛋之間的友情也讓我感受很深刻。
不需要拘謹的禮儀和客套,不需要刻意保持通話以表真心,
在朋友有需要的時候,用盡一切方法去幫助他,物質上、行動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即便朋友的家人不認同,或是用極不客氣的方式對待、離間,他們還是會互相鼓勵,
不會去指責朋友、認為對方自私,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朋友的處境、了解他、支持他,
有時帶點無傷大雅的嘲弄,但關心的默契始終存在。
如果有這樣的朋友出現,一定會好好珍惜,
也許無法時常保持聯絡,也不會因此覺得這段友誼是虛假的。
看完後有一種不斷回味的愉悅(所以又看了一次),
每個畫面都像是心靈捕手般詢問著自己,只是答案不會在看完電影後就會自己跑出來;
這不是簡單的是非題,是一個人生的極長篇申論題;
然而,面對考試題目時常持有的態度,是一個應付和獲得分數的狀態,
等著親友給分數、等著上司給分數、等著銀行存款給分數,等著名片給分數。
電影中的理想畫面,在真實生活中卻是個難以避免如此思考的兩難狀態,
無論如何,每天給自己的分數才是重要的
這個分數不是量化的數字,而是自我修練的成果評量。
anyway,我會提醒自己面對任何麻煩事的時候
默默地對自己說聲All lzz well,然後去處理他,給自己面對問題的勇氣。
反諷教育體制的電影主題並不少見,只是一樣的故事由不同的人陳述,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除去教育意義和沉重的心靈反思,這部片的顏色、配樂,還有笑點都很出色,
印度片必有的歌舞場面也和劇情融入的恰到好處,不顯得突兀和多餘,還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電影這個媒體歷史也有百年了,故事和主題也許會重複、會老套,
但是鋪陳的手法不同,就會給人不同的感受。
By the way,《三傻大鬧寶萊塢》這個中文翻譯真的有點爛,聽起來好像三流的搞笑片,
害我常常pass過去這段影片,到昨天才在百無聊賴的狀況下好好看了它一遍。
這也反映了傳統的制式思考方式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對於詞面意義的成見形成了一道門檻,
無法跨越表象、對事物更深一層去觀察的門檻。
**
很多對白都是一個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再多看一次的話我會像上課般記下更多經典台詞!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
「我活了一輩子,做了一輩子別人,就這麼一次讓我做我自己,給我些陽光、給我些雨露,給我個機會,我要再次成長。….」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裏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考試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于學業?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All lzz well』能解決問題嗎?不能啊!但你得到了面對問題的勇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