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準備出發到香港生活之前,積極蒐尋與香港社會相關的電影

當然,電影總是集中放大在某一個詮釋的主線

於是乎,比起現實生活所要計較的林林總總元素組合而言

電影的世界總是特別浪漫、特別英雄、特別幸運、特別不幸、特別邪惡、特別善良...

 

在眾多電影累積型塑之下,香港的形象總是嘈雜的、尖銳的、功利主義的、

追求街頭智慧的,不奢求未來、只求活在當下

宿命論中又帶著機會主義的思考,期待一個機會:一夜成名鹹魚翻生

連文藝愛情片都是

 

陳可辛的《甜蜜蜜》,呈現的是一種漂泊感

從1986年到1995年之間的大陸人民香港求生記

尋求的"夢想"很微小卻也很艱難:只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為了迎娶家鄉的青梅竹馬、一間較大的屋、一個希望被認為是香港本地人的眼光...

 

無論身在家鄉或是異鄉的世界,這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

行為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節度

不斷追求著社會的認可,也不斷與內心的自我對辯:「這是我想要的嗎?」

只不過在異鄉,這樣的自我辯證的次數倍增、矛盾的情緒更加膨脹

 

《甜蜜蜜》呈現的女性形象,積極而強勢

與周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卻又不吝於給予自己的善意/或是基於本身利益的善意

 

《甜蜜蜜》呈現的男性形象,質樸卻又茫然

一個期望結婚的夢想,最後實現了當初自以為的夢想才發現並不是最後的理想

質樸的本質卻親身執行了一段非道德的情感關係,矛盾卻共存的兩種性質

 

《甜蜜蜜》呈現的配角形象,小小的片段呈現了當代的歷史意義

Native English Speaker喝著啤酒教新移民英文髒話,這不是騙錢,而是最實用的語言

到香港賺皮肉錢的泰國女孩,燦爛的微笑中,誰都看不出她正等待著愛滋病發的不定時炸彈

權傾一時的黑道老大,最後卻死在紐約街頭的小混混手下

柔弱的天津女子到了香港卻面對著愛人的背叛,毅然斬斷關係,用自己的舞步繼續未知的人生

照應大陸表親在香港接客的姑媽,多年以肉體交換生存,唯一支持靈魂的就是對浪慢愛情的憧憬

在英語教室裡開心重複著"How are you"的大陸勞工,和在自由女神像前拍照的大陸觀光客們

透過十年來觀察人生與時代的變化與不變,除了感嘆,也只能笑笑面對人生,繼續每一個步伐

 

延伸閱讀:超詳細的電影內容文《粟子的文字與蒐藏》

http://movie.pchome.com.tw/movie_blog/review.htm?no=1320544915&sid=oldmovie&type=1

 

**

1996年的電影,在2012年重新溫習了一次,以前看的是波折的愛情故事,現在看的是社會文化史觀

 

今天才發現《甜蜜蜜》的英文名稱是"Comrade,Almost a Love Story"

中文的甜蜜蜜帶著隱喻跟反喻,因為這個故事又酸又苦 、五味雜陳

英文則比較直接,"Almost" 很切中主題,這不只是一個Love Story,也是一個Record of History

時間與環境的變化,會消磨人原有的價值觀,也會增強原有的信念

就像黎小軍說的:「內地人想到香港,香港人又盼望到別的地方...」

我呢?! 其實對未來在香港的生活的帶著恐懼的...畢竟這不是我們原本計畫中的目的地...

我對小胖說:「我到了香港該不會變成黎小軍那樣吧!?」

沒車可以開我真的很想在香港街頭騎單車啊!我的廣東話還是講得很慢、很不流利啊~ 

未來會如何呢!? 等我到了香港生活再重看一次《甜蜜蜜》,肯定會有更多不同的感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sha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